- 首頁
-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 展覽資訊
展覽資訊 /
地點:第三進二樓
第三進二樓以前是茶莊主人的生活空間,現在改做為古蹟民宿。神明廳大門格屏雖風化到原有的詩辭已不復可見,但是時間雕刻在木頭上的鑿痕讓人越發思古幽情。門上幾款手工雕花玻璃美侖美奐,都是90年前的原件。圍繞在天井四周的鵝頸欄杆,營造著庭園之美。
沿著迴廊走到大露台,回頭仰望老街中最美麗壯碩的山牆。正中凸出半圓上面有一展翅飛翔的老鷹,據說以前老鷹還啣著一枚錢幣。猛禽叼財入室有家庭興旺的意涵。山牆上的「許」姓家徽宣示著家族富裕,兩旁的雙獅帶彩都有吉慶意義,其下三屏浮雕,分別是松鶴延年、喜上眉梢與逐祿高升,都有福壽富貴的意涵。
The second floor of the third entry used to be the living space of the owner of the tea house, now it is a heritage B&B. Although the grid on the gate of the Shenming Hall has been weathered to the point that the original poems are no longer visible, the chisel marks carved on the wood by time have people generate affection of the old time. Several hand-carved flowers of the glass on the door are gorgeous, all original 90 years ago. The gooseneck railing around the patio creates the dedication of the garden.
There is one more thing I want to show you! Follow me~ All along the cloister to the big terrace, are you here now? Turn back and you can see the most magnificent wall of the cultural street. On the top of the middle there is a flying eagle statue. It is said that the eagle holding a coin in its mouth flying into the house signifies wealthy, as well as the double lions besides, and the three reliefs below. These carved patterns symbolized the family's wealth and the blessing of long life.
地點:第一進二樓
第一進二樓是藝廊空間,保留了磚造木結構的建築樣貌。經常性地辦理國內外立體平面藝文展覽,如攝影、速寫、木雕、社造成果⋯⋯等等。是西螺藝文展覽創作的重要場地,讓參訪者在體驗歷史文化之餘,來場豐富的藝術饗宴。
The second floor of the first entry is art Gallery, which maintain its original building structure of bricks and wood. This space regularly displays art from overseas and that from our own country, such as photography, sketching, wood carving, community working achievements and so 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site for art exhibition in Xiluo. It offers visitors a rich art feast after experiencing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Xiluo
地點:後院
文化館的後院矗立著一座竹棚架,這是107年由一群志工完成的,為了辦理各類工作坊而設立。站在竹棚架下,回頭往上看,您可以看到捷發茶莊紅磚老建築的另一種風情。左手邊保留著以前的廁所,古人重視風水,廁所只能設置在室外。
後院栽種著一株百年老龍眼樹,地面的六角磚來自第一進和第三進二樓的地板,101年整修老房子時,為了減輕樓層板的重量,所以將它移置到後院來。右側的竹茶屋提供遊客一個歇息泡茶的地方,讓訪客可以靜心品茗以及享受老屋歷史的幽情氛圍。
On the backyard of the culture museum erects a bamboo scaffold completed by a group of volunteers. The bamboo scaffolds was built for workshops. Standing under the bamboo scaffold and looking back, you can see another style of the old red brick building of Jiefa Tea House. The old bathroom is kept on the left hand side. The ancient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Feng Shui, and the toilet could only be set up outdoors.
The backyard is planted with a 100-year-old longan tree. The hexagonal bricks on the ground of the backyard come from the floors in the second floor of the first and third entry . When the museum was getting renovated in 2012, to decrease the weight of the floor and to retain these hexagonal bricks, the hexagonal bricks were moved to the backyard. The bamboo tea booth on the right is there to offer visitors a place to enjoy having tea in an atmosphere of an old house and its history.
地點:第三進一樓
第三進是約90年前建成的,乍看像西洋建築風格,但仔細觀察,它還是延續著中國傳統閩式建築的格局。1933年前,這裡就是三合院三間開的閩式建築:中間神明廳,左右有護龍房間,天井就像合院的內埕一樣,廁所依舊在屋外,居住習慣還是流淌著漢人生活文化的精髓。
It is about 90 years ago the third entry was completed. It looks like a Western architectural style at the first glance, but on closer inspection, it is actually built in the patter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in-style architecture.Before 1933, this place was a Sanheyuan bungalow building shaped like a square without one side. The middle house is connected and communicated at the two side(called Hù lóng, means "Dragon Guard Room") by the door-opened of the room, the other door of the room right facing to the outside. The central is the Shenming hall for the family to worship their ancestors and some gods. The patio is like the inner courtyard of Sanheyuan.The toilet is outside the house. All about this tells that people here still conserve the essence of culture of ancient Han people's living convention.
地點:天井
第三進天井中有一口水井,古時候人工鑿井成本高,通常一個村莊都共用一口井,像捷發這樣的富裕人家,才有財力擁有一口水井。想像一下,許家婦孺早晚在這裡洗衣聊天的情形,這裡應該是全屋中最熱鬧的地方吧!
剛才從外面走進來,有沒有覺得這屋子好長呢?西螺老街的長屋居住型態,成形於1925到1940年的日治時期,因為採光及空氣流通的關係,每一進之間多設有天井。捷發第三進建於1933年,是西螺老街屋中最豪華的一間。現在您站立的位置也是拍照最美的地點,何妨停下腳步,留影打卡紀念一下呢?
There is a water well in the third entry patio. In ancient times, the cost of manual well drilling was high. Usually a village shared a well.Only wealthy people like Jiefa had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to own a well. Imagine the situation that, around the well, children were playing while the Xu's women were doing their laundry and chat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well should be the most liveliest place for the whole house!
Walking in from the outside, did it occur to you that this house is quite long? The longhouse living pattern of Xiluo Old Street was formed during the Japanese period from 1925 to 1940.Concerned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ghting and air circulation, the patio is necessary between each entrance. Jiefa's third entry was built in 1933 and was the most luxurious of the old houses in Xiluo. The place now you are standing is also the most beautiful spot to take pictures, why not stop and give it a photo shoot?
地點:昔西螺第一街
這裡西螺人古稱「暗街仔」。也稱西螺第一街!由東邊大橋路一直到建興路與今日延平路平行的一條東西向的狹小街道,古時候街道只供人行,以及人力車、牛車通行,所以街道較狹窄。西螺位於濁水溪中段,山產水貨在此匯聚交易,商賈旅客往來頻繁,所以在昭和10年(1935年)市區改政時,向南再規劃一條15.5米的西螺街,也就是今天的延平路。也因為主要街道的改變,所以各戶人家將這裡封牆阻隔,成為每屋各進之間的天井樣態。
In Xiluo, the street is called " The first Street ", also known "Dark Street", a narrow road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paralleling to Yanping road which begins from Daciao road to Jianxing Road. It was narrow because, in old times, it was only for pedestrians, rickshaw and Ox cart. Locat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Zhuo Shui River, Xiluo became a trade center for converging goods of mountain and marine as well as frequent merchants' gethering.
Therefore,in 1935, during the period of " City Renovating Planning", a street southward from the Dark Street was planned, and it is the one called Yanping road by now. Due to the alteration of the main street, the residents had no choice but to build walls to block, which forms the patio between two entries.
2023速寫雲林創作聯展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07/04(二)-08/06(日)
世界上有許多藝術家即使離開家鄉移居在外,卻始終無法忘懷家鄉的景物,
唯有寄情最擅長的畫筆記錄屬家園的美景,傳遞並分享它的美好。西螺小鎮也希望透過畫家與生俱來的美感與生動的筆觸,記錄每一分在地的美麗與感動。
螺陽文教基金會與米克蘭美術的曾敏龍畫家合作的【速寫雲林-西螺新發現】活動今年已邁入第10年,每年與藝術家相約五月的第一週齊聚西螺小鎮,透過藝術的連結,為西螺小鎮增添藝術氛圍,讓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成為聚集藝術能量的交流平台。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2023/5/19(五)–6/25(日)
此次以「湠thuànn」作為展覽主題,湠,在台語的讀音為「thuànn」,為蔓延、繁殖、傳播等意思,而木材的生長特性,就如同湠一詞所指稱,乃極具茁壯生命力的存在。青年藝術家們取木材生長當中最具價值的木材料,製作成各式樣不同向度與形式的創作,依循著材料特性,接續著生長創作,亦如同的各項創作一般,不斷地開展與蔓延。此次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木質組首次校外個展,期待如同新衍生的根苗,極具各種發展的可能性:向上出土發芽、向下穩固扎根、向周邊平行發展等,讓木質組的發展如樹木般愈加茁壯、生生不息。
湠-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木質組九人聯展

愛與正義-王秀杞創作個展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2023/3/14(二)-2023/4/30(日)
陽明山雕塑藝術家,淡江大學副教授,1973年國立藝專雕塑科畢業。迄今他參與各類美展及個人展出為數甚多,屢獲大獎譽並被典藏;同時,也屢被邀請擔任各類雕塑競賽評審委員。王秀杞由於自小成長於農村,因此堅忍執著、不辭勞苦的農村生活經驗便成為他雕刻石材的創作靈感。主題一直圍繞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情感互動的表現上,例如:「親情系列」、「抒情系列」、「造型系列」以及景觀雕塑。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2023/1/17(二)-2023/2/26(日)
藝術家王建民從事藝術創作,始終堅持以蠟筆藝術為創作核心,不斷創新繪畫技巧與畫風,在藝術界獨樹一格,引領風潮,獲得業界衆多肯定與好評,創作之餘,舉辦多場展覽、開發教材、編寫著作、藝文演講、DIY彩繪體驗等活動,累積豐富經驗及研擬一套具教學價值的教材,獲得學員們極大的迴響與認同。作品廣泛授權文創商品設計與開發,多次榮獲獎項與兩岸多家企業合作授權應用於商業空間與文創商品,在市場上建立起獨特的蠟筆文創品牌意象。
蠟韻采風王建民蠟筆個展

人文與自然-蘇文俊水彩個展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11/12/6(二)-12/25(日)
蘇文俊為台北艋舺人也是西螺女婿,擔任教職34餘載,自大村國中校長退休後,因故受傷必須復健八個月,在養病期間經由社區大學油畫課程,開啟藝術創作大門。在因緣際會下參加大大小小的繪畫比賽,獲獎頻頻,逐步累積對創作的自信,來自外界的肯定也鼓舞著我在藝術這條路上持續前進。直至四年前結識汪學民老師,拿起了畫筆與運用了色彩,繪畫出一幅幅動人的作品,更畫上了夢想,從此便一頭栽了進來,從此與水彩結下不解之緣。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11/09/06(二)-111/10/02(日)
雲林藝術家蘇慧棉,從小即對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雖高中畢業之後便投入家庭,但畫圖創作的種子依然在蘇老師心中萌芽。在因緣際會下,與ART藝術教室的湯嘉明老師習畫,開啟了相隔20多年繪畫的探索旅程,重拾畫筆的蘇老師,以親民的蠟筆作為繪畫媒材,繪畫內容大多是生活中的民間信仰、生活日常,以傳統文化、鄉土寫實作為環境氛圍創作題材,拋開藝術家常用之水彩、油畫等繪圖用具,打破民眾對"蠟筆"只限於初級者使用的刻板印象,繪畫表現形式轉變為具象與半抽象的結合,表現外在事物與內在的精神性空間。
一瞬之光 蘇慧棉蠟筆創作個展

螺漫_ROMANCE-時空的交錯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11/07/05(二)-8/07(日)
坐落於濁水溪河畔,充滿寧靜氣息的小鎮–西螺,漫步在一棟棟古洋樓的西螺延平老街,每一次的駐足停留,言語之間在古樸的街上,留下了世代交替的回聲。時間的痕跡透過老照片、影像和技藝的傳承積累,再一次次的交流間產生共鳴,一群來自大葉大學的同學們藉由木雕藝術的創作記念此刻的存有,如同書寫般我們將話語藏匿在每一刀一鑿的敲擊聲中,踏入創作者所提供的心靈庇護所傾聽來自作品的低語。在這看似無止境與傳染疾病奮戰及順應改變的日常中,希望每個焦躁不安的情緒得到撫慰的棲息之所。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06(四)-10/23(日)
世界上有許多藝術家即使離開家鄉移居在外,卻始終無法忘懷家鄉的景物,
唯有寄情最擅長的畫筆記錄屬家園的美景,傳遞並分享它的美好。西螺小鎮也希望透過畫家與生俱來的美感與生動的筆觸,記錄每一分在地的美麗與感動。
螺陽文教基金會與米克蘭美術的曾敏龍畫家合作的【速寫雲林-西螺新發現】活動今年已邁入第9年,每年與藝術家相約五月的第一週齊聚西螺小鎮,今年因疫情關係,於8月底辦理,透過藝術的連結,為西螺小鎮增添藝術氛圍,讓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成為聚集藝術能量的交流平台。
2022速寫雲林聯展

藝動的心-姚植傑西畫展作展

展覽時間:111/3/22(二)-4/17(日)
展覽時間:111/5/10(二)-6/26(日)
藝術家姚植傑出生於新竹,從小即對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於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期間,繪畫內容大多是生活中的自然景物,以鄉土寫實作為環境氛圍創作題材,畢業後持續專研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藝術教育與創作碩士班,拋開熟悉的繪圖用具,多方嘗試不同工具,如隨手可得之枯枝等,繪畫表現形式轉變為具象與半抽象的結合,表現外在事物與內在的精神性空間。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11/3/22(二)-4/17(日)
藝術家蕭芙蓉出生於宜蘭,畢業台北女子師範美術系後,於桃園國小任教,並成立兒童美術教室暨青年少年藝術中心,從事繪畫創作及美術教育工作,持續為藝術傳承。蕭老師的創作媒材以油畫為主。多年來,舉辦過數次以「花」為主題的個展,逐漸展現她在花的主題的特色,色彩濃麗的作品充滿著浪漫情調。除了畫花,她也描繪畫室周遭的風景,在桃園時畫建物和鄉野風光,在八里則畫從此處眺望臺北的景色。
走進花園-蕭芙蓉創作展

2022新境-蔣玉俊水彩個展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11/1/25(二)-3/6(日)
藝術家蔣玉俊出生於雲林,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西畫組94級畢業。現任橙品專業水彩藝術中心、中華亞太水彩畫會正式會員。多年來獲獎無數的蔣老師,亦獲得全國美術展、桃城美展、基隆美展、雲林縣美展油畫類、水彩類永久免審查殊榮。
擅長於水彩、油畫、複合媒材及速寫等領域的蔣老師,作品風格超越一般水彩的框架,在塊面及線條的經營上,優游著創作者對光線的掌握的敏銳度,並透過水彩的暈染技法創造出畫面的空間虛實感,純熟地於畫面中把玩著他對於水彩的熱情,也透過水彩呈現藝術家對事物獨特的體驗及情感。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10/10/5(二)-11/7(日)
藝術家關有仁出生於雲林斗六,北上就讀大學後,便留於台北創立設計公司,從事廣告設計及講師,多年後重回故鄉-雲林斗六,成立魔羯魚祈福館,館內展出多年蒐羅的珍貴藏傳佛教佛像、唐卡等,建置一座佛教文化藝術展覽館,除了帶動老街周邊文化氣息之外,亦是一處以祈福為主題的文化館。除此之外,多年來擔任斗六太平大街發展協會理事長,秉持著文化資產保存、老屋修復、老街活化等理念,持續推廣舊城區的文化底蘊,致力文史調查收集及社區營造耕耘,為歷史留下完整的痕跡。
醍醐自在-關有仁木雕展

2021速寫雲林-西螺.麥寮新發現聯展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8/28(六)-9/30(日)
世界上有許多藝術家即使離開家鄉移居在外,卻始終無法忘懷家鄉的景物,
唯有寄情最擅長的畫筆記錄屬家園的美景,傳遞並分享它的美好。西螺小鎮也希望透過畫家與生俱來的美感與生動的筆觸,記錄每一分在地的美麗與感動。
螺陽文教基金會與米克蘭美術的曾敏龍畫家合作的【速寫雲林-西螺新發現】活動今年已邁入第8年,每年與藝術家相約五月的第一週齊聚西螺小鎮,透過藝術的連結,為西螺小鎮增添藝術氛圍,讓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成為聚集藝術能量的交流平台。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成長於雲林的曾鈺如,國中、高中皆就讀美術班,大學畢業後到北部工作,10年前再重拾畫筆,並於西螺東市場開設DIY彩繪教室,讓從小就想開美術教室夢想的她,逐步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如璐畫室就此誕生。畫室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規劃多元多樣的課程,鼓勵來到畫室皆可開心地揮灑自己的色彩。幼兒園的孩子,透過老師故事或遊戲引導,讓孩子學會觀察並發揮創意,運用畫筆畫出天真直率的動物畫或生活日記,將心裡的想像世界呈現。而國小學生,慢慢加入繪畫技巧,教導國小生運用顏色調和與變化,把有趣的出遊印象與天馬行空想像畫作品色彩更鮮艷,凸顯每張作品主題。
萌彩童畫-如璐畫室師生聯展

拾光隧道-陳弘修個展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2020年畢業於台中教育大學的美術系的陳弘修,高中時期開始接觸標準的美術訓練,在不斷練習及訓練中,奠定了厚實的繪畫基礎,大學期間以色鉛筆作為創作媒材,結合內心深處對於森林系列題材的情感及相應的藝術語彙表現於作品當中,描繪出寂靜又迷濛的世界;營造出安詳又捉摸不定的氣氛。
作品多為表現生命中情感的交流,如同森林中的群樹錯綜複雜,當光線降臨時穿透了樹木之間形成美好的層次,當光線消逝時,形成一種黯然幽靜的氛圍,甚至有點詭譎又毛骨悚然。而生命的經歷,就像樹木間的成長與腐朽中交替變化著,將這種瞬息萬變的情感投射到自身心境,刻畫在作品之中,以表自身的心之所向。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9/08/27(四)~ 10/04(日)
第四屆西螺木雕創作營,由文化部指導,螺陽文教基金會與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合作辦理,由日籍副教授吉田敦協助指導,透過公開徵募並審核得14名學員一同進駐西螺,於暑假進行為期三週(8/7-8/27)的駐地創作,工作場域分別在西螺埤頭里及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藉由創作過程中的互動交流、激勵創新、聯誼互助,強化西螺藝術環境並培育人才,同時拉近青年藝術家與西螺社區文化的情感連結。
今年的創作營共計展出14件極具創意與巧思的作品,集結合來自大葉大學、 高雄大學、台北教育大學、台灣藝術大學、台南藝術大學、東海大學、長榮大學等多所雕塑與藝術系學生,螺陽文教基金會將提供的高八十公分、直徑四十五公分的木頭創作,激盪學員的創造力及想像力,在充滿風情的西螺小鎮上盡情發揮創意,展現出一件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
2020西螺木雕創作營

速寫雲林創作聯展 ─ 西螺 ‧ 菁芳園新發現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9/10/13(二)~ 11/15(日)
用畫筆記錄,恬靜樸實的氛圍;用彩筆繽紛,日常簡單的美景。
螺陽文教基金會與米克蘭美術的曾敏龍畫家合作的【速寫雲林-西螺新發現】活動已邁入第7年,今年速寫空間更延伸到雲林與彰化兩地,「109速寫雲林創作聯展」,共有40位各地藝術家與在地畫家展出其創作作品,記錄眼中的西螺老街、西螺戲院、西螺大橋、歷史建物、菁芳園等地方特色景點,為仲夏帶來一場繽紛美麗的藝術饗宴。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9/07/28(二)-08/22(六)
雲林縣油畫協會於108年成立,理事長黃培村老師已從事油畫創作三十餘年,為藝文美展常勝軍,以鍾愛油畫創作為契機,進而成立雲林縣油畫協會,提供創作者交流切磋畫藝的平台、提高才能見度,推廣油畫藝術進入社區與家庭,實踐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理念。
此次協會首度正式對外展出,共展38件繪畫作品,繪畫主題廣泛,包括山水風景、花卉靜物、人物肖像、建築景觀等,作品皆為藝術家們一筆筆用心勾勒出的創作,細膩地描摹生活中的美景日常,且兼具各自特色。
螺情藝意-雲林縣油畫協會會員聯展

墨器-李哲宇創作展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9/06/23(二)-07/19(日)
品茶,是一種生活藝術,也是文化的傳承,更是飲茶人共通的語言。生活陶更是隨處可見,充斥著你我的生活,藝術家李哲宇哲將兩種結合,達到品茶的人文精神、茶席的生活美學,更在西螺捷發乾記茶莊老建築中,以獨特具有個人風格及實用性茶器具來館展出,此次李哲宇共展出10組系列作品,用作品的細膩為臺灣茶文化盡一份心力。
「墨器」一為探討書法元素與茶道精神的關係,透過書法中優美的藝術線條與字體結構的拆解與組合,融入於茶器之中,衍生出符合書法及茶道精神之創作,二為記錄著無數中國千年來漢字的精神意涵,期透過書法元素,作為之間連結的一個主題,使茶道具隱喻傳達創作理念,讓茶文藝術所生之精神深植在茶壺之中,產生無可取代的價值。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9/06/23(二)-07/19(日)
吳碧鋰自民國93年起成立彩顏手繪傢飾工作坊,致力推廣手繪傢飾木器彩繪教學及彩繪創作,以多年的經驗及創造力取得日本SUN-K彩繪系統Moku Moku mama彩繪證書及台灣彩繪交流協會講師證。除擅長木器彩繪外,也擅長使用拼布、蝶谷巴特、貝殼創意、紙藝、打包帶編織等藝術表現方式,讓藝術文化充斥在生活當中,打造出一件件獨一無二的系列作品。
此次共展33件彩繪作品,包括時鐘、酒瓶架、收納盒、掛畫等,作品細膩並紀錄生活中的美景日常。
彩顏遊藝-吳碧鋰彩繪展

向往-陳泓錕創作展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9/04/28(二)-06/07(日)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心裡一直想去一個地方,一定會起身而行,朝那個地方邁進。
「創作對現在的我來說,與其要和生活對抗,不如和生活達成妥協。只要我還想著創作這件事,陶藝也好,繪畫也罷,或者其他,都只是創作的某種形式,哪個能和我的生活和諧共處,就用那個形式來創作。重要的是,不要忘記自己要去哪裡。」
本次展覽涵蓋了陳泓錕近三年來的作品,共展29幅畫作,5組陶藝作品,主要為水彩和陶瓷創作,作者在這幾年創作的日子裡,畫畫、做陶,在不同的形式之間轉換,創作、工作,在不同的身份中穿梭,在充滿「斜槓」的生活裡,都是為了去那個心中嚮往之地,作品深刻表達出濃厚的人文環境、生活中的紀錄。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9/03/13(五)-04/14(日)
小光點畫廊創辦人李佳鎂,從小患有先天重型海洋性貧血的她,終生需要定期輸血,與醫院為伍的日子裡,繪畫可以讓她忘記病痛亦能找回生命中的快樂,因此成為畫家是他一生的志向。
2017月9月創立小光點畫廊-為身心障礙者展售畫作的網路平台,讓每位喜愛畫畫的身心障礙者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為自己的生命發光,至今已與全臺32位藝術家簽,也陸續在全台各地舉辦聯展,讓更多人看見小光點畫廊,並用行動鼓勵身心障礙者,並以作公益的心,每場展覽若被收藏,將把畫作售價的10%捐予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此次展出22件作品,作品深刻表達出創作者的細膩心思及豐富的想像力,充滿藝術能量。
心光-小光點畫廊藝術聯展

2020新春特展-鄉村 畫境-張晉霖水彩個展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9/01/16(四)-03/01(日)
張晉霖,生於雲林褒忠,田園風光及小巷恬靜伴隨著他成長,他鍾愛鄉村自然景色,自小熱愛繪畫,曾從事多種與美術相關工作,於2000年獲被收入台灣插畫年鑑人物插畫家。此次張晉霖回到家鄉雲林,舉辦於台灣的首場個展,共展出66幅作品,以鄉村為創作來源,包含田野、山嵐、溪水、植物、海口、巷弄......等等,深刻表達出對鄉村獨到的觀察與表現,與濃厚的人文與環境關懷。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8/10/18(五)-11/3(日)
藉由內政部-【均衡城鄉發展推廣方案-雲林縣西螺鎮】以青年返鄉,農產物流/創客藝文為主軸,導入傳統農業物流之行為-生產-行銷-及早期農業經濟之生活型態在地特色;擬將3處頹屋修復後設計再利用導入青農議題,規劃出農業技術指導中心、社區共食茶棧、社區農學藝廊等空間,結合青創深耕社區,串連各景點-文化路徑,尋訪西螺在地文產特色。
再織農村紋理-返鄉青農避風港再生計畫

渲染人生-蘇文俊水彩個展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8/09/12(四)-10/13(日)
蘇文俊校長作品題材不侷限於戶外寫生,除了將各地風景之外,也將生活中的景色收納進圖畫中,追著自然的光線和色彩,追著自己的心在創作,將生活中的驚喜轉化成一幅幅的精彩畫作。帶著畫具走遍台灣各地,畫遍各處的高山與大海及徘徊於巷弄之間的創作,將吸引住自己的每一個風景用畫筆記錄下來。本次展出40幅繪畫創作,畫作有西螺標地歷史建築-西螺大橋、各地風光美景、生活小品等,展現蘊藏豐富的人文之美,及蘇文俊對生活的熱愛和繪畫藝術的熱忱。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8/08/07(三)~ 09/08(日)
第三屆2019西螺木雕創作營邁入尾聲,今年由文化部指導,螺陽文教基金會與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合作辦理,透過公開徵募並審核得13名學員,由吉田敦副教授帶著助教進入西螺小鎮,進行為期三週(7/16-8/7)的駐地創作,工作場域分別在西螺埤頭里及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創作期間吸引不少地方居民及遊客的關注目光,拉近了青年藝術家與社區的距離,而8/7將辦理木雕創作成果展,是學員精心創作的成果展現,呈現共13件具有創意的木雕創作。
這次的創作營,集結來自自大葉大學、嘉義大學、高雄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台灣藝術大學等雕塑、美術科系的學生,由螺陽文教基金會提供高六十公分、直徑五十五公分的木頭創作,透過營隊的創作與交流,激盪學員的創造力及想像力。
第三屆2019西螺木雕創作營

速寫雲林創作聯展 ─ 西螺 ‧ 台南新發現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8/06/20(四)~ 07/21(日)
世界上有許多藝術家即使離開了家鄉,卻始終無法忘懷家鄉的景物,唯有寄情最擅長的畫筆記錄屬家園的美景,傳遞並分享它的美好。西螺小鎮也希望透過畫家與生俱來的美感與生動筆觸,記錄每一分在地的美麗與感動。
今年螺陽文教基金會與米克蘭美術的曾敏龍畫家合作的【速寫雲林-西螺新發現】活動今年已邁入第6年,「108速寫雲林創作聯展」,共有12位雲林在地畫家展出其家鄉創作作品,及全省各地34位畫家一起參與聯展,本次共展出46件精選創作。本次聯展將從6月20日至7月21日止,為期一個月時間,記錄眼中的西螺老街、西螺戲院、西螺大橋、台南美術館、台南孔廟等地方特色景點,為仲夏帶來一場繽紛美麗的藝術饗宴;歡迎各界愛好藝文的朋友們前來欣賞雲林小鎮的文化藝術風情。
另外,還與台南市立美術館合作辦理,讓主題更多元豐富,選在美麗溫馨的5月4日、5日辦理兩天一夜的西螺、台南寫生,邀請畫家到西螺及台南體驗小鎮的漫活、恬靜樸實的氛圍,並用畫筆記錄下來。每年的小鎮寫生都為雲林帶來不一樣的藝術氛圍。這次藝術家們用彩筆繽紛的創作,以個人風格呈現不同的西螺、台南之美。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 108/01/16(三) ~02/24(日)
1953年出生在雲林濁水溪畔西螺延平老街的魏進福先生,十七歲從長姐手中得到一台雙眼反光相機,開啟了與攝影的美麗邂逅。
十九歲獨自以二手的照片沖洗設備,打造了一間簡易暗房,一方面享受沖洗照片的樂趣與成就,另一方面也承攬電台委託沖洗歌星照片的案子。並與攝影界的前輩們成立「雲林縣青年攝影協會」,成為了年齡最小的創會理事。更與西螺在地多位對攝影有興趣的朋友創立了「西螺攝影俱樂部」,免費開課教受攝影技巧及沖洗照片的技能,並固定每個月舉辦攝影比賽,再邀請「雲林縣青年攝影協會」的前輩們擔任評審,多年致力於推展攝影活動。
多年來曾任西螺福興宮董事、義消西螺老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螺陽文教基金會董事及西螺團委會委員等,積極協助社區及廟事服務,充滿對社會、環境、朋友的關懷與熱情,是西螺老街上的無名英雄。
凝視光影 魏進福攝影展

角落 李榮波繪畫個展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 : 108/03/06(三)~04/14(日)
西螺離我的生活環境很遠,但冥冥之中卻有一股力量牽引著,每年至少會有一次來西螺畫圖。今年在西螺老街文化館的展覽將以生活的小品為主,因為簡單的小角落往往蘊藏豐富的人文之美,這是此次展出的主軸,少了強烈的色彩與浮誇的造型,我相信美必定來自生活,來自你我擦肩而過的瞬間。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8/04/25(四)~06/02(日)
雖然明白每日的例行性且重複的生活,和長期和大規模的制度緊密相互連結,但總想釐清且脫離這些反覆的社會實踐的日常處境。
在一筆線條的創作過程中,切割「不在」的想像世界,與「在」的真實世界之對比,察覺仍是一種侷限與束縛,還是與日常與非日常的生活糾纏不清。
反思後,祈盼觀賞者除了凝視作品外,也把視野關注在「留白」,它才是作品的全貌,才可能覺悟一片天地。
禪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不依賴文字,反而生命更能以另一種方式傳達;換句話說,不依賴作品,也反而可以另一種方式傳達藝術。
原來,一筆也可以延展無限的天地。
一筆 天地-林俊男藝術展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6/11/29 (三)~12/29(五)
由螺陽文教基金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蘇明修老師及大藏建築師事務所甘銘源建築師合作,於11月29日-12月28日於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辦理「竹夢螺陽」小型竹構造集會空間設計成果展。
竹建築工作營由螺陽文教基金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及大藏建築師事務所合作,廣邀社區居民及建築系學生參與,以一週工作營的時間,搭建完成坐落於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後院、可容納70人的「竹夢螺陽」小型竹構造集會空間,做為戶外研習、藝術創作、遊客休憩等等之用,西螺老街再增一處優質藝文活動空間。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6/12/21 (四)~107/2/21(日)
廖重光是日治時期第一位擔任西螺街街長的台灣人,自大正13年(1924)-昭和11年(1936),共任三屆12年街長,對西螺街政經文教的發展貢獻卓著,尤以推動西螺街市區改正計畫及促進西螺大橋建設,影響最為深遠。歡迎大家在這段時間到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參觀,一同了解西螺古今的歷史文化發展脈絡,來趟深度文史之旅。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6/10/18(三)~11/19(日)
由螺陽文教基金會辦理的「香林畫展」由彭瑞琩、莊慧紘以及陳青香三位在地藝術家一同聯合展出,三位老師有多年深厚友誼的連結,過去曾經共同在西螺教會學習國畫,相識超過十餘年,之後各自於繪畫領域中精進,不間斷的創作,促使這次的展出。這次聯展能看見三位老師在國畫領域中,各有不同的發揮與表現。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6/8/15 (二)~10/10(二)
這次的創作營,集結來自台灣藝術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大葉大學、高雄大學、台北藝術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的學生,由螺陽文教基金會提供高八十公分、直徑四十五公分的木頭創作,透過營隊的創作與交流,激盪學員的創造力及想像力。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6/7/19 (三)~8/12(六)
謝富美第二次於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舉辦個人畫展,上次的個展已經是7年前。藝術家謝富美民國33年出生在西螺,後來到外地念書,真正投入畫作是在退休後,曾任職新北市書法學會及新北市土城區藝術推廣協會的理事,過去曾在北部開過多次個展,本次展覽共展出近40幅作品。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6/6/2 (五)~7/9(五)
每年的西螺新發現寫生活動,都選在溫馨母親節前一周辦理兩天一夜的西螺小鎮寫生,邀請畫家到西螺體驗小鎮的漫活、恬靜。每年的小鎮寫生都為西螺帶來不一樣的藝術氛圍。今年他們以彩筆繽紛西螺的創作,以個人風格展現不同的西螺,「106速寫雲林-西螺新發現創作聯展」,共有9位雲林在地畫家展出其家鄉創作作品,及全省各地32位畫家一起參與聯展,本次共展出47件精選創作。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6/04/21(五)~106/05/21(日)
「2017臺灣國際藝術交流展-雲林藝起來」於4月21日起至5月21日在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展出,臺灣國際藝術交流展活動舉行至今已邁入第四個年頭,今年雲林縣遠景發展協會首次與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合作,在文化館展出國內外藝術家,涵蓋各個視覺藝術領域的創作40餘件。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6/3/8(三)~106/4/16(日)
王維妮,生於高雄,直至赴銘傳商專(現銘傳大學)就讀才離開家鄉,此次【「初心」王維妮 水墨景象特展】主軸畫作〈憶兒時〉便是為了懷念孩提時期,母親牽著單車乘坐其上,感受那漫步於高雄市,南部純樸休閒且愜意的時光。展覽中包含王維妮最擅長的肖像、動物畫作,筆下人物雙眼炯炯有神,加以情感執筆,使得作品躍然紙上活靈活現。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地點: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地點:應谷花園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地點:西螺街長宿沿革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地點:永利鐵店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地點:280號洗衣店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地點:建興路廖宅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地點:修文路高宅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地點:174號老街屋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地點:西螺市後街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時間:7/29~8/31
展覽地點:清河藥局
展覽時間:7/29~8/31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5/12/29(四)~106/2/12(日)
二崙囝仔蔡榮鏜回到西螺,在延平老街文化館進行為期一個半月的展覽。藝術家蔡榮鏜少小離家,工作多年後,重拾畫筆,追尋完成兒時繪畫夢想,雖因類風濕關節炎致雙手關節腫脹變形,仍執筆不輟,苦痛都成了畫作養分。本次展出,精選蔡榮鏜近年來繪畫創作32幅,畫作傳達出對社會的關懷省思,以及對故鄉的印象情懷。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4/11/17~12/18
東南國中自78年起成立美術實驗班,以藝術人文教育作為學校長期經營的教育核心,藉由經常性的寫生、壁畫及美術教育成果展等活動,來實踐社區藝術普級化及藝術生活化的目標。「教育之目的在教育人成為人」,東南國中美術班基於這樣的教育目的,極其重視全人教育的推動,在各科教學活動正常化的基礎下,訓練學生智能發展,鍛鍊學生強健體魄和培育健全的品格發展外,更加強學生美術教育的薰染,涵養學生的美感。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展覽時間:105/9/9 (五)~10/9(日)
一絲一線 纏繞出一段又一段
感人肺腑的故事
一個愛與幸福交織的工坊
編造出最動人的花容
「春仔花」做工繁複又耗時,需要耐心與細心,但其作品寓意深厚、內涵有著最美滿的祝福,是一種結合剪紙、編織與刺繡的民間工藝,不同的造型更有不同意義,敬邀各位一同到「夏漾春仔花-林佩瑩師生聯展創作展」,欣賞每一件蘊含故事、細膩且感動人心的創作。.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鎮延平路92號)
寫生時間:105年4月30日-5月1日
展覽時間:105/6/3 (五)~7/1(五)
西螺是極具風華且生氣勃勃的歷史小鎮,近年來在地方公私部門的努力下,朝著文化藝術小鎮的目標前進。
每年的西螺新發現寫生活動,都選在溫馨母親節前一周辦理兩天一夜的西螺小鎮寫生,邀請畫家到西螺體驗小鎮的漫活、恬靜。每年的小鎮寫生都為西螺帶來不一樣的藝術氛圍。今年他們以彩筆繽紛西螺的創作,以個人風格展現不同的西螺,「105速寫雲林-西螺新發現創作聯展」,共有9位雲林在地畫家展出其家鄉創作作品,及全省各地32位畫家一起參與聯展,本次共展出47件精選創作。
展覽地點:延平路80號「感受空地計畫」、延平路68號「賣景商店」、西螺觀音街「今日西螺戲院、有何想像」
日本當代藝術家,出生於東京。作品聚焦在「場域的關聯性」的原點上,現在大谷俊一是一位主要以「駐地藝術家」的創作型態,策展及活躍在國內外個展的藝術家。
作品名稱為:「感受空地計畫」、「賣景商店」、「今日西螺戲院、有何想像」
展覽地點:西螺延平路174號
日本當代藝術家,展出眾多石雕、木雕等個展。2010年夏天,因右手受傷開始繪水墨畫,並將作家名從新保裕改為真釦。
作品名稱:「2016西螺當代藝術季我應當做的事」
展覽地點:西螺建興路296號
臺灣年輕一代藝術家,透過西螺大橋所拆下的舊鋼骨,進行鋼材細裁,取得T形的鐵料,去扭曲這些元素,像是字體般的形成一種「類文字」。
作品名稱:「謝幕」
展覽地點:西螺延平路72號──72ART
來自日本的藝術家,創作的媒材多元化,像是裝置、攝影以及代表自己另一面性格的虛構人物Nu的繪畫。
作品名稱:「關於祖母的故事」
展覽地點:西螺大橋雕塑公園
尼誕.達給伐歷,出生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達瓦蘭部落),一個在都市叢林間翻滾多年後回到部落尋根,找回自己面貌的青年。擅長多種材料之運用,近年來則開始以鋼雕創作為主。
作品名稱:「好想回家」
展覽地點:濁水溪高灘地
臺灣藝術家,主要從事大地藝術創作,創作戶外自然裝置來探索人、自然(在)與環境(場)之間的關係,並與環境共生、對話。
作品名稱:「藝術生境──濁水溪棲地計畫」
展覽地點:西螺延平路280號
臺灣新一代藝術家。擅長雕塑,此次作品以絲瓜絡、鐵絲、樟木為材料進行創作。
作品名稱:「時間與生者」
展覽地點:西螺延平路永利鐵店
臺灣藝術家,長期從事新媒體當代藝術、複合媒體、跨媒體等藝術創作,近年來創作方向環繞於有關「游離」、「旅行」,在自我私領域的「記憶漫遊」,以及在公領域的「全球化」課題。
作品名稱:「乘著聲音旅行」
展覽地點:西螺延平路清河藥局
西螺在地藝術家,在東市場設立「馬哈的箱子」文創小商店,擅長插畫、寫作。作品命名為:「濁水溪x禪繞」
展覽地點:西螺中山路(原西螺街長宿舍)
來自日本群馬縣的藝術家,透過還原街長宿舍的書房─八角形房間,提供一個可以使民眾悠哉泡腳的地方。
作品名稱:「西螺 Sun Room Project」
展覽地點:西螺市後街、延平路永利鐵店
臺灣年輕一代藝術家。透過許多鐵件元素,經由身體的介入不斷的敲打,使得鐵件元素有了不同的語彙。
作品名稱:「一邊查看」、「空間小劇場」
展覽地點:東市場、95號空地、244號空地
臺灣年輕藝術家。從事媒體藝術創作,包含音像、裝置、演出、電子音樂等。
這次的創作名為「餘音計畫」。
展覽地點:西螺市後街
來自孟加拉的Zihan與臺灣的Fiona(鄭惠文),是影像與文字的創作組合。
這次創作的作品名為「The Eye_3」。
展覽地點:修文路高宅
臺灣的年輕藝術家。創作以容易被忽略的日常物件進行探索,作品媒材包含現成物、繪畫與錄像及裝置等。
作品命名為:「微霧消散」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第一、二展覽廳
展覽日期:105/1/29(五)~2/28(日)
邀請獨創「亂流」技法的藝術家朱榮培至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展覽。精選朱榮培由台灣南至北精彩寫生創作逾30多件,是為融和東西文化、古老與現代,實屬現代難得一見、豪放內斂兼具之作品,實虛科技交錯,也能讓您能從畫中飽覽朱榮培亂中有序的人生智慧。
朱榮培與西螺小鎮的緣分,始於2014年的速寫雲林-西螺新發現活動,三年多來創作的西螺作品也讓人看見小鎮不同的文化新貌。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第一、二展覽廳
展覽時間:105/4/28(四)~5/29(日)
光和影造就萬物多姿又多彩的影像,曼妙多元萬變吸引著人的目光 ,勾住人們的心神,滲入人們的靈魂 ,這就是光影的魔力。
在平凡的水池中悠遊的魚兒; 池塘邊休憩的鴨群; 穿梭荷葉下的群鴨 ;果樹下的石堆和落果 ; 神廟旁的傾圮石門及散落的石塊;寺廟中執香祈求的人們,在光影的鬼斧神工下呈現優美動人的景像。
透過心領神會光與影對環境萬物施予的魔幻效果,藉由雙手精雕細琢出一幅幅心靈交會的作品。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第一、二展覽廳
展覽時間:105/4/12(二)~4/23(六)
西螺老街出身-榮德商店第二代,也是廖有章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黃香女士,將藝術及生活融合,祈願藉由藝術的美,散播溫暖與慈愛,在國際藝術界被尊稱為「慈愛的彩色師」。作品以「歲月靜好」為主題,生活周遭俯拾皆是作畫的題材,從大自然、四季、花卉、鳥獸、秀麗風景等日常題材來創作,讓熟悉的一草一木在揮灑之中,躍然於紙上,也將一剎那化為永恆。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第一、二展覽廳
展覽時間:105/3/8(二)~4/7(四)
邀請西螺旅外藝術家陳忠港至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展覽。人體畫,對想要學習繪畫的人來說,常常是最大的關卡,即使天天面對自己的人形,也不容易著手,本次展覽精選31件創作,包含人物油畫、人物速寫、人體速寫、人體油畫及西螺風情5大主題創作,讓您從畫作中欣賞陳忠港不同的藝術創作。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第一、二展覽廳
東南國中美術班成果展-「韶光荏苒」,於104年11月18日起至12月20日在延平老街文化館開展,為期一個月,本次展覽由螺陽文教基金會邀請西螺東南國中共同合作,透過地方館力量與學校結合,在西螺老街辦理一場年輕的藝術饗宴,也希望透過活動使文化向下扎根。
本展覽創作包含水彩、素描、水墨…等精彩作品37件,展覽題材多元,表現出學生的巧思及創意。也將文化館空間創造成在地年輕學子交流作品的發表平台。這29位即將畢業的三年級美術班學生,在歷經三年的磨練,展現出來的優異成果,國中三年時光即將結束,在藝術表現上,除了技術層次更能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外,心靈的成長,也伴隨著時光的痕跡,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西螺延平老街72ART展覽空間 (西螺鎮延平路72號)
開幕時間:104年9月25日(五)上午10:30
本期駐地藝術家是一個雙人團體REICHRICHTER,由Rebekka Reich 和 Marcus Vila Richter 這對德國藝術家夫婦所組成。他們是布倫瑞克科技大學建築碩士、蘇黎世藝術大學透視畫法碩士與特蒙德應用科學大學電影碩士。REICHRICHTER對空間具特別的敏感度,創作技巧來自他們在建築、舞蹈、舞台美術及電影製作的職業生涯中的累積。2012年他們在科隆藝術空間舉辦一個「蘇黎世」錄像裝置個展。這個作品後來在巴塞隆納的錄像藝術博覽會被評為最好的 LOOP 錄像作品。現在,也由「蘇黎世」作為他們的開展作品。
REICHRICHTER is a German artist duo consisting of Rebekka Reich and Marcus Vila Richter. They received Master of Arts Degrees in Architecture at Technical University Braunschweig, Scenography at Zurich University of the Arts and Cinematography at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Dortmund. The skills accrued in their individual careers in architecture, dance, scenography and filmmaking merged pertinently, heightening their sensibility for space.
In 2012 they turned up with a solo exhibition of the video installation „Zurich“ at Boutique Art Space in Cologne. The work was later awarded as best work at LOOP Video Art Fair in Barcelona. Now they work for one year in Taiwan and will stay for 3 month at Xiluo, Louyoung Foundation.
72ART展覽空間 (西螺鎮延平路72號)
展覽時間:2015/08/02-2015/08/30
此次帶給大家的是Barbara Wingenfeld的第三檔展覽─「邁向未來之橋-Bridge to the future」,藉由Barbara的視野,讓我們一同進入她在駐地的三個月期間,對於西螺的觀察以及描繪,並讓大家一同省思西螺大橋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展覽時間:104/9/4-104/10/4
螺陽文教基金會邀請了西螺在地畫家-廖耀興到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展覽。
本次「悠遊畫境-廖耀興創作展」共展出38件精彩作品,內容包含書法、水墨、國畫及水彩四大類,每件創作皆展現廖耀興老師的胸懷氣質,也能從中欣賞到廖耀興在不同領域的豐富表現。現場多幅水彩作品,特別取材雲林縣各鄉鎮景致及農村風情,表現廖耀興對家鄉的熱愛及情懷。
72ART
【橋的未來-Bridge to the future】
展覽時間:104/08/05-104/08/30
展覽地點:72ART展覽空間 (西螺鎮延平路72號)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有9位雲林在地畫家展出其家鄉創作作品,及全省各地16位畫家一起參與聯展,本次共展出34件精選創作。
本次聯展將從7月24日至8月30日止,為期一個月,畫家們用自己的獨到風格、不同的詮釋記錄下西螺老街、西螺戲院、西螺大橋及振文書院等景點,帶來一場繽紛的藝文饗宴。
72ART當代藝術空間
Barbara Wingenfeld是一位熱愛攝影的藝術家,2012年的南非旅行,啟發了她的攝影創作之路。2013年隨著先生Wini到台灣來後,更被台灣的風俗、人文、宗教、自然所深深吸引。
在螺陽何美慧董事長的邀請下,多次到西螺老街參觀,親自體驗過老街帶給人們寧靜又慢活的生活步調。
六月起,她將以過去走遍台灣南北所記錄的攝影作品為第一檔展覽,用她觀景窗下的美景帶大家認識她眼中的美麗島嶼,也讓大家從中認識這位從德國來的藝術家!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展覽時間:104/5/22(五)~6/21(日)
螺陽文教基金會於5月底開始,邀請有「水彩畫大師」、「儒俠」、「文化大師」之美譽的藝術家陳陽春至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辦理為期一個月的「陳陽春尋根畫展」,本次展覽精選國寶級水彩大師陳陽春的46件作品,以尋根為展覽主題,畫作展現台灣在地風情、人物寫真及宗教藝術三大主題,看陳陽春如何把人文之美帶入畫中。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第一、二展覽廳&72ART當代藝術空間
展覽時間:103/4/28(二)~5/17(日)
雲林中生代畫家曾敏龍,八歲便立志當一位畫家,師法巴比松畫派,擅長以畫筆描繪對故鄉的感動,本次共展出70件畫作,作品畫面豐富而色彩純淨,能感受到曾敏龍對「自己」的承諾和對「鄉愁」的感動。
曾敏龍用畫筆記錄每一分在地的美麗及感動,並用最真誠的生命歷練感受藝術境界,作品中呈現出對自然的熱愛與禮讚,也能讓人在欣賞畫作的同時,感同身受進入當時的意境及美景。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第一、二展覽廳
此次聯展內容包括油畫、素描、水彩、壓克力彩、油畫各類精彩作品共37件,聯展的37位會員,作品皆表現出獨到的藝術風格,也展現出雲林縣美術協會多年在雲林深根藝術,推廣傳承及奉獻藝術的努力,3月20日將於西螺延平老街文化處舉行開幕茶會,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欣賞,為這次展出留下美好的見證。也歡迎喜愛藝文活動的朋友共同來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順道到西螺老街體驗不一樣的藝術時光!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第一展覽廳
慶興老師出生於西螺,1954年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從事教育工作47年於西螺文昌國小退休,對於西螺有著深厚的情感,用畫筆將西螺獨特的人文風情記錄下來。
72ART (西螺鎮延平路72號 每周一二公休)
首先以「72ART共植/Co Planted」計畫為主,策展有:黃文琳「好時節+ 驚春」、林暉嚨&黃光輝「龍飛鳳舞藝金工,鋁鋁緣牽一線情」、鄭婉婉「歷程 系列之五」、林育正「即興演出:西螺-箱構‧浮蕊-恍惚流轉的小城雜碎」、陳慧郁「XO」等五場與西螺曾結緣或者對台灣土地有特殊關懷的展覽,內涵豐富、深度且風格迥異。
期末成果展則以陳美嘉老師本人的個展為主,主題為「凝」。
72ART (西螺鎮延平路72號 每周一二公休)
偶然拆卸延平路72號工作室內原有的塑膠地板,意外發現在塑膠地板之下,是古樸典雅的方形地磚。這些方型地磚,經由一層又一層的塑膠地板覆蓋而被埋藏於地下。他們始終存在,但誰也不知他們存在。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第二展覽廳
在今日3C產品的汰舊換新迅速異常,造成許多人家都閒置的電子產品,本計畫便希望將這些閒置電子產品中的數位相機應用起來。
在募集二手相機後,透過教導國小學童基本攝影原理、方法與技巧,帶領學生在街道、田野間等各種環境拍攝,捕捉生活中精彩的人文風景。
在雲光攝影協會的老師指導下,學童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也是小朋友們人生首場的攝影展。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第一展覽廳
本次展覽感謝雲林縣地方文化館文化生活圈經營團隊的協助,以及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學系提供三十件歷屆學生的優良作品參展,將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的展覽廳變成了具有活力的空間,許多袖珍藝術展品在展場中奔放其魅力與活力,展品雖然袖珍,意含卻是大有深度。
72ART (西螺鎮延平路72號 每周一二公休)
人與自然共生,無論其客體與主體為何,共生即為共同生活。作品突顯人類主宰之下,集集攔河堰的攔截致濁水溪下游河床乾涸,人與自然並無和諧共生。環境為本的發展思維式微,取而代之由人類主宰,遺忘大地為母,身土不二。
72ART (西螺鎮延平路72號 每周一二公休)
身為一個藝術家,我想透過藝術創造人們對話與思考的空間。我認為藝術家的社會責任為反映社會與世界議題於作品中,創造更多公民參與機會。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第一、二展覽廳
展覽時間:103/9/17(三)~11/18(二)
此次「戀戀鄉情」西畫創作展是高惠芬把她愛鄉與在地的情懷,透過水彩與油畫的媒材來表現,件件作品訴說故鄉大地變幻四季皆詩,質樸的人文風情與心語,能動人真情,回味無窮。展覽作品充滿在地性,也展現出豐厚、婉約的情感。作品集結台灣美景、農村鄉情等及花卉主題,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欣賞並予鼓勵。歡迎喜愛藝文活動的朋友共同來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欣賞高惠芬畫境中自然與天地的對話,順道到西螺老街體驗不一樣的藝術時光!
地點:第一進一樓
自古以來「耕讀傳家」的風氣千年不墜,捷發茶莊各進門楣上的詩賦,為這間老屋增添了許多雅趣。站在店內,目光很容易的就會被木屏風上的「松聲」、「魚眼」給吸引住,這兩個詞又有什麼意思呢?這是出自北宋蘇軾《試院煎茶》詩中-「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松聲」形容喝茶時以火爐煮水,燃木頭時發出的颼颼聲,像風吹松葉之音。「魚眼」則是煮茶沸騰時的水泡像魚眼,大泡泡是魚眼,小泡泡是蟹眼。都是隱喻煮茶的雅趣意境。中門上的對聯有著龍團雀舌,這都是古茶名;其它的意涵您大概都可由字面體會到喝茶在恬適生活中的樂趣了!
Since thousands of years, the ethos of "Pass on Farming and Reading " has never fallen. The poem on the lintels of Jiefa Tea House has added lots of elegance and fun to this old house. Standing in the store, your eyes are easily caught by the words "song" and "fisheye" on the wooden screen. What do these two words mean? This is one of the lines in the poem "Tea baking Experiment" by Su Shi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describing about the sound of chirping when baking tea in the stove, like the sound of wind blowing pine leaves. "Fisheye" is the blisters appearing when boiling tea, and the big bubbles are fisheyes, the small bubbles crabeyes. All are the metaph of the fun of tea making. The couplet on the middle gate written on with the words "dragon cluster" and "bird tongue" are the names of ancient teas, creating rich meanings, by which you can literally understand how people experience the pleasure of drinking tea in their leisure!
地點:第一進三樓
老街常民生活文物,概括食、衣、住、育樂各類用品。有蒸籠、竹簍、竹篩、謝籃、火爐、秧苗籃、縫紉機、公用電話、搖藍、祭祀用品、洗澡木桶、簑衣、醃漬的陶罐、 梳粧臺、菜櫥⋯⋯等等。其中有一灰陶件,外方內圓高約10公分,是老街建築中隱埋入牆柱內的落水磚,在夏季多雨的台灣,老屋保存得良好與否,就看這個壘堆在各屋角的落水磚有無斷裂,經不經用喔!
In the Old Street, the cultural relics of the ordinary people's life summarized are various supplies for food, clothing, housing, and entertainment, including steamers, bamboo baskets, bamboo sieves, Xie baskets, stoves, seedling baskets, sewing machines, public telephones, blue shakers, sacrificial supplies, bath barrels, clothes, pickled clay pots, dressing tables, kitchen cabinets, etc. Among them, there is a gray pottery piece, square the outer and circle the inner, about 10 cm high, which is, in the old street building, a brick buried in the wall pillar to bear raining water. In Taiwan where it is rainy in summer, whether the old house is well preserved or not depends on whether the buried bricks piled up in each corner of the house are broken, by which people check if the house can bear long use.
地點:第二進一樓
來到第二進,先看左邊大牆,上面記載著西螺老街以及許金家族的歷史更迭故事,左右房間原為製茶間,中間穿堂則是工作區,現在做為捷發家族史及文物展示空間。左邊展櫃是捷發的老帳冊,紀錄著茶莊往來商號、地方名仕與族親之間的財務關係,並明列茶青由基隆進口繳關稅的記錄,帳冊揭露出捷發擴及海內外的生意網絡,如著名的堯陽茶行,百多年前即為其生意夥伴。另外許多店章、茶章等。藉不同用途的印章,窺見昔日茶莊的經商情況。
Coming to the second entry, suggest to take first look at the large wall on the left, on which are the records of the history of Xiluo Old Street as well as the Xu Jin family. The left and the right rooms were originally the tea making rooms, and the middle hall the working area. Now these spaces are for Cultural relics exhibition of the Jiefa family.
The exhibition cabinet on the left is Jiefa's old account book, which records the financial relationship of the tea shop's trading companies, local celebrities and family members, and was clearly listed the import and payment of tea green from Keelung. Account book reveals the business networks at home and abroad, such as the famous Yaoyang Tea Shop, a business partner more than 100 years ago. In addition, many store seals, tea seals are kept in the shop. These different seals show different purposes as well as the business situation of the old tea houses.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第一、二展覽廳
展覽時間:103/8/12(二)~9/14(日)
透過簡潔優雅的獨特畫面,讓觀者觸及所有事物的靈性,這就是古雅仁老師從畫作中帶來的魅力,「清新脫俗,典雅秀麗」已難形容其作品意境。今年夏日,在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館長何美慧的邀請下,讓雲林在地的鄉親能有機會在西螺老街文化館欣賞雅仁老師帶來的「謐靜」油畫創作展。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第一、二展覽廳
螺陽文教基金會邀請「速寫雲林」的畫家齊聚西螺老街,他們一個月來以彩筆繽紛西螺的創作,,除了有在地的藝術家展出其家鄉的創作作品,更有全省各地20多位畫家一起參與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