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 展覽資訊
  • 西螺當代藝術季
  • 微霧消散

展覽資訊 / 西螺當代藝術季 / 微霧消散

 

作品名稱:微霧消散

媒材:室外降溫灑水器

  建築如同人,它們各自有自身的生命歷史轉變,與人共同生活,當人離開後,它依舊佇立於此(位於雲林西螺鎮修文路上)。

  即便失去了居住功能,成為大家所說的廢墟,也有人直接聯想到樹屋、鬼屋,這樣的連結自然而然的出現,庭院裡的榕樹與建築體已經融為一體,也有樹屋這樣地標代稱。在起初接觸這棟建築物,我也和一般人相同,覺得這邊的環境會造成某部分的想像,如同鬼屋?樹屋?神秘感?不為人知的地下室存在與否?在每一天的整理,我漸漸開始理解這裡的狀況,從各個不同的層面;人為垃圾棄置於場所的猜測,土裡埋着的不知名水泥塊及盆栽物件碎片,這片不算大的土地,在原居住者離開後,就開始留下許多外部給予的痕跡。我將土地的狀態,回歸於自然感,並整理了附近的環境,整理出一條路線可以接近建築物,過程中,從剛開始對此建物感到陌生或害怕,直到逐漸清晰理解這塊棄置廢墟地的種種,它的性質開始有了轉變,對於我(介入者)而言。

  我使用「室外降溫灑水器」裝置於此建築物內外,以裝置的性質而言,此產品一般安裝於公共空間,咖啡飲料店的戶外,製造出舒適感,當然也有視覺上的清涼感。對於介入到廢墟空間,我試圖以改變場域氛圍的作為,去顯示我在過程中的感知狀態,作為外部觀看而言,使觀者感到視覺上的畏懼感(一個廢墟起微霧),當觀者走近,則是感到場域的舒適感及安定感。

<微霧消散>此命名,如同我在介入這個不管稱之為廢墟,棄置地,樹屋,鬼屋,種種的外部想像命名,如同一層薄霧在周遭,很難清晰,如果以現在作為歷史的時間點,或許以另一種的參與模式介入(與歷史空間重疊),不管是觀者或是我自身,都能稍微撥開前頭的霧氣,微霧也終將會消散。

 

場域故事‧修文路高宅

 位於修文路上的高宅,建於1937年(昭和12年)。此棟單體建築為高顯樂先生所有,位於西螺衛生所對面,是鎮內樹德中藥店的老宅,建築體為磚石建造,外觀飾以洗石子材料,屋頂採用日本瓦。

 在建築裝飾上,高宅在施工上,利用了不少現代藝術的簡單造型及線條,以當時來說,已算是相當先進的設計。目前建築體已無人居住,並且遭樹木貫穿,已完全遭破壞,且任其荒廢。然就其營建外觀來看,此建築是極具歷史與藝術雙重價值。(本文摘自〈西螺鎮志〉)

 

藝術家介紹

彭奕軒

1990年出生於臺灣,2011年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目前就讀臺南藝術大學造形研究所,現生活於臺南。創作以容易被忽略的日常物件進行探索,作品媒材包含現成物、繪畫與錄像及裝置等。彭奕軒善於分離出現成物本身語彙及地域性,重新觀看身處之地,作品反映臺灣集體社會現況及共同記憶。